顯示具有 親子溝通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親子溝通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

【校外講座】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2024年「家有青春期小孩」親職教育線上系列講座

  #永平小心晴園地_親職能量站


🌟熊小編要來分享113年度超讚的親職講座資訊給大家啦!
🧒家有進入青春期的小孩嗎?
👦孩子情緒隨時爆炸讓您困擾嗎?
❤️實用又免費的線上講座又來囉⋯⋯

【線上課程】青少年家長正向教養系列課程
講師:鄭忠豪/采靈心理諮商所所長。
課程內容
第一堂:113.5.11(六)14:00-16:00/正向教養面面觀
第二堂:113.5.18(六)14:00-16:00/談如何正向溝通
第三堂:113.6.22(六)14:00-16:00/培養自信力-談鼓勵的力量

快點連結看看吧!➡️➡️➡️桃園市四月親職講座

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

【教養心知】親子溝通術

🌟分享~~【童童職能治療師】的【親子溝通術】


👨👩每次跟我家小孩講話都讓我咬牙切齒⋯⋯
👩👨吼~我家小孩的回話總讓我內傷呀!

🤔到底要怎麼跟小孩說話不會這樣親子關係惡劣?

🔍有沒有可能衝突的引爆點是我們大人說的話?


透過【溝通術2.0】,
找一找,
思索育兒路上的衝突引爆點,
說不定有機會化解親子間的炸彈!

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

停課心仍在疫起【教養心知】停課親職強心針

 

面對這波疫情,無論大人、小孩都在學習適應變動。

大家都在手忙腳亂、力不從心中慢慢摸索適應,

可以允許自己不夠好,照顧大人自己的身心,很重要!


檔案下載 |永平國小輔導團隊彙整製作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

【校外講座】免費講座:打開親子之間的溝通之鑰(講師:澤爸)

 




【 新北市板橋區免費生活講座系列--「打開親子之間的溝通之鑰」親職講座 】


一、主辦單位:新北市板橋區公所

二、主講者:澤爸(知名親職教養講師;親子天下特約專欄作家)


三、講座內容說明:本講座邀請親職教育專家─澤爸,以生活案例與實戰經驗,帶領大家瞭解孩子為什麼越大越不想要跟爸媽溝通的原因,並且分享親子溝通秘招,讓爸媽們聽完演講,回家後可立刻使用與孩子做雙向溝通,馬上就會發現驚喜之處,讓孩子越來越喜歡跟我們聊天。


【講座資訊來源:https://www.banqiao.ntpc.gov.tw/content/?parent_id=10181

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【教養心知】文章分享:如果孩子開學後兩個月仍不適應新班級、新老師,家長可以這麼做,陪伴孩子度過轉換學習階段的過渡期。

 

來親子平台網站文章「五步驟協助孩子適應新班級」,協助家長在面對孩子抱怨老師兇、埋怨新班級制度時,如何透過「傾聽、回應、釐清、陪伴與學習折衷」五步驟,幫忙孩子適應新班級、新制度。

國小階段,每兩年就會重新分班、重新適應新老師,難免有孩子會適應不良,產生種種抱怨。但,如果開學已經超過兩個月了,孩子卻還是無法適應新老師,那就是種警訊,值得大人正視。 



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

【教養心知】反霸凌~~家長陪伴孩子反霸凌五步驟

福聯盟製作親職網站「我有我的罷免權」,協助家長在面對孩子表達被不友善對待時,如何透過「眼、耳、心、腦、口」五步驟,理解孩子感受與需求,幫忙孩子釐清感受與教導自我保護策略。

站中「開口指南」提到想了解孩子,可以怎麼說;「爸媽雷區」提醒親子間避免出現的對話互動方式;「爸媽可以怎麼做」協助家長從孩子行為層面理解孩子心理需要,提供明確的親子對話策略。

[我有我的罷免權]網站網址:https://antibullying.children.org.tw/act2019/index


 


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

【教養心知】轉分享教育部最新出版:我和我的孩子(一本給家長的手冊)

 

(圖片出處:教育部臉書粉絲專頁)

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,稍縱即逝,親子互動時光是無可取代的!


(檔案名稱:國小家長必看~親職教養快速上手!!教育部最新出版─我和我孩子:一本給家長的手冊)


  這是一套由國小學童、家長、教師及家庭教育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共同合作完成,專為國小學童家長準備的親職教養手冊!

從與孩子相處中學習成長,才是稱職家長的不二法門!

協助家長在親職的路上得到更多啟發,讓孩子的成長更健康快樂!!


低年級的孩子 🆕低年級家長手冊

低年級的孩子因面臨從學齡前到學齡階段的轉換期,生活作息、規範和人際都有許多的改變,家長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孩子適應呢?













中年級的孩子🆕中年級家長手冊

對介於較年幼常常弄不清楚狀況的低年級,與準備進入青春期的高年級學童間的中年級孩子而言,也有他們需要面對的成長課題,家長們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孩子成長更順利呢?












高年級的孩子🆕高年級家長手冊

準備進入青春期的高年級孩子,家長如何幫孩子渡過這個成長的關鍵期呢?他們的身材、言行與穿著是否有了明顯的改變?你是否開始擔心孩子長不高?會不會交到壞朋友?還是覺得孩子與你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,無話可談?或許你也可能因孩子對3C沉迷、無法容忍挫折而感到擔心?相信這許多的問號都是國小高年級孩子的家長所想了解的課題。




 

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套為國小低、中、高年級家長設計的手冊,了解我們的孩子、了解我們與孩子的互動,以及了解為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,並從中學習如何經營家有國小學童的親子關係,和我們的孩子一同快樂成長!


---------------






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

【教養心知】鼓勵孩子的50句話

 「讚美」與「鼓勵」兩者有很大差異

當聽到孩子回家告訴家長「我今天上課有舉手發表」時,許多成人會對孩子說「你好棒!」、「你好厲害!」,當下孩子表現出成人欣賞的行為,所以成人對他們說出「你好棒!」,然而,成人想要肯定孩子說出的「好棒」,孩子聽在耳裡,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。

有些孩子會期待聽到「好棒好厲害」而努力表現好;有些孩子為了聽到好棒而努力,但不清楚自己棒在哪裡;有些孩子會擔心如果表現不好,會得不到成人的肯定、認同;有些對自己高期待的孩子,「好棒」的讚美會讓他們認為不能夠犯錯。


「你好棒」難以發展內在學習動機

成人一句「你好棒」,在不同特質孩子心中會有不同的心理效果。長久下來,孩子會依賴他人的讚美成長,成就動機來自外在,而不是因為有努力、有貢獻、有成就感而滿足,孩子較難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內在控制感,難以發展內在學習動機。倚賴成人讚美語言的孩子,下一次,同樣的行為沒有得到成人讚美「你好棒」時,容易出現情緒失落,會有「原來我不好」的想法出現。

讚美是一種「評價式」的語言,有一種上對下的關係。讚美的過程,孩子學習到的是「看重成果」,孩子「努力過程中的態度」沒有被看見肯定。肯定孩子過程中的努力,例如,當孩子開心說「我今天上課有舉手!」時,家長回應孩子「我看到你很開心地告訴我舉手發言!」「我注意到你升上新的年級後,開始有勇氣主動舉手,而且能等待老師點你呢!」


用鼓勵取代讚美

阿德勒主張,鼓勵肯定的是孩子的努力,而非成果。具體指出孩子的努力與進步,孩子會覺得被鼓勵,能從成人的話語中得到激勵,能感受到被成人尊重與看重。

《看見孩子的亮點》一書作者張英熙(台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副教授)在書中介紹五種鼓勵與法,分別是:肯定特質與努力、指出貢獻與感謝、看重努力與進步、表達對孩子的信心、傳達接納與認可。

張英熙建議,家長可從五種鼓勵語法中,挑選自己最能夠說出口的句型,熟練後再轉換或增加其他句型。
以「看重進步」語法為例,可以用「我發現ooo你進步了」作為開頭,再加上描述具體的進步,例如:「我發現你進步了,上課越來越能克服恐懼,舉手分享你的看法。」
以「肯定努力」語法為例,可以用「我看到ooo你越來越能夠...」作為開頭,再加上指認孩子的進步,例如:「我看到你越來越能夠克服害怕舉手,而且能夠堅持下去舉著手等待老師點你,我好喜歡你今天的勇氣。」

家長可運用蔡百祥心理師設計的「鼓勵孩子50句話」,除了41-50的鼓勵語言外,再加上1-40的具體鼓勵語言,幫助孩子轉化外在控制,發展孩子的內在控制感。

孩子需要鼓勵,如同植物需要陽光與水分,每個孩子都想做好孩子,父母、師長看見孩子的亮點,將能映照出孩子的良善本質。

圖片出處:蔡百祥臨床心理師(已徵得同意張貼於本網站)

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

【教養心知】與孩子溝通,先滅火



文章主題:
 與孩子溝通,先滅火
文章出處:
 陳品皓。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 親子會客室
文章連結:
 原文刊登位址:http://m.ltn.com.tw/news/supplement/paper/735173
文章節錄:

 〈專家建議〉先深呼吸 再和孩子談
一、先深呼吸或暫時離開
三、建立自我壓力管理的能力
四、正念呼吸

二、別忘記當初的目標